急性结肠炎是什么样的
发布于 2025/06/20 08:45
发布于 2025/06/20 08:45
急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可能由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急性结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发热、黏液脓血便。
腹痛是急性结肠炎的常见症状,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腹痛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感腹部不适,重者可出现剧烈疼痛。腹痛常与排便相关,排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腹痛可能与肠黏膜炎症刺激肠壁神经有关,炎症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引发痉挛性疼痛。
腹泻是急性结肠炎的主要表现之一,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呈稀水样或糊状,严重者可出现水样便。腹泻可能达到每日十次以上,伴有排便急迫感。腹泻主要由肠道炎症导致水分吸收障碍和肠道蠕动加快引起。长期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里急后重表现为排便后仍有便意,但实际无粪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黏液。这种症状多由直肠炎症刺激引起,患者常感肛门坠胀不适。里急后重可能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导致频繁如厕。直肠炎症还可能引起肛门灼热感或疼痛,尤其在排便时加重。
急性结肠炎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体温可达38-39摄氏度。发热多由感染性因素引起,是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伴随发热可能出现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感染性结肠炎的发热通常较明显,而非感染性结肠炎可能较轻或无发热。持续高热需警惕严重感染或并发症。
急性结肠炎患者粪便中可能出现黏液、脓液或血液,黏液使粪便呈现黏稠状,脓血便提示肠道黏膜有较严重损伤。出血性结肠炎可见明显血便,粪便呈鲜红色或暗红色。黏液脓血便多由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严重出血可能导致贫血,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急性结肠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尤其是感染性腹泻,可能抑制病原体排出。保持肛门清洁,腹泻后可用温水清洗。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热、严重脱水、大量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血常规、粪便检查、结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避免饮酒、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注意观察症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