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化浊医痛风
发布于 2016/04/25 17:11
发布于 2016/04/25 17:11
原发性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
“浊”者,不清也,许多医家认为浊邪即湿邪。浊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外感湿邪,由表入里,阻于中焦,湿邪困脾,浊邪内生;二是内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日久成浊。“毒”与“浊”有密切的关系,故而浊毒并称。浊与毒常因性质类同而极易相生互助为虐。浊性粘滞,易结滞脉络,阻塞气机,缠绵耗气;毒邪性烈善变,易化热耗伤阴精。若浊毒日久不解,流注脏腑经络,劫耗脏腑经络之气血,而致疾病顽固难愈,变证多端,甚或转为坏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痛风多发于中老年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脏腑功能衰退,患者过食醇酒厚味,膏梁辛辣,滞脾碍胃;情志不畅,肝郁气滞也是导致痛风的原因。若肝气郁结,则会导致血液及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从而产生浊毒、瘀血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特别急性关节炎的发作有其特征型:突发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常于24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多累及肢体远端单关节,特别是第一跖趾关节最多见;发作的时间大多为夜半或晨起时;可反复发作,累及的关节呈游走性特点。
高尿酸血症患者并非都会出现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早期多以特征型的急性关节炎发作为特点,随病程迁延,逐渐受累关节持续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出现关节畸形,皮下可出现痛风石结节,可有肾绞痛、血尿、尿排结石史或腰痛、夜尿增多等症状。这些症状多源于浊毒日久不解,劫耗肝经阴血;肝肾同源,精血相通,肝病及肾,肝肾同亏而导致。
清肝化浊法为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降低尿酸,控制高尿酸血症是治疗和预防痛风的有效途径。以清肝化浊法为主,配以健脾利湿、泄浊祛湿法,可以抑制尿酸过多产生,促进尿酸排泄,有效降低血尿酸,控制高尿酸血症。
上一篇 : 哪些中药治疗痛风
下一篇 : 痛风患者的用药误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