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发布于 2016/04/26 15:55

小儿麻痹后遗症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很大,所以一定要及时的治疗。治疗疾病时应准确进行诊断治疗,避免误诊耽误疾病的治疗。那么,小儿麻痹症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若在出生后或生后不久即有神经系统异常,肢体瘫痪,发病原因可以排除小儿麻痹症,应考虑是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如脑缺氧、脑或臂丛产伤等。

(2)若症状发生于6岁以后,则有可能是因为脊柱结核、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椎管内肿瘤等引起的。

(3)若有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踝阵挛、病理性反射阳性时,即可排除小儿麻痹症,而可能是上神经元损害所致,包括各种类型的脑炎、脑膜炎、脑或脊髓损伤、肿瘤等。

(4)若病症呈持续逐渐加重,则应考虑其他疾病,如肿瘤、结核、肌营养不良等。而小儿麻痹症是呈现逐渐好转的。

(5)若合并有感觉障碍小便失禁,则应考虑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马尾及周围神经损伤,其特点是感觉与运动神经混合伤。所以臀部注射性坐骨神经伤应与小儿麻痹症鉴别;

(6)与感冒相鉴别

小儿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起病可缓可急,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之间,伴多汗,并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现象,经过2~3天体温可恢复正常。1~6天后,再次发热,与第一次发热形成两次发热高峰,即“双相热型”。这是脊髓灰质炎发热的特殊热型,凭此可与感冒相鉴别。随后,逐渐出现肌肉疼痛、知觉过敏、项背强直,以至出现肢体瘫痪等典型症状;

(7)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相鉴别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于夏秋季,起病急,常伴神志障碍。周围血和脑脊液中均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应与小儿麻痹症相鉴别;

(8)柯萨奇、埃可病毒感染等病毒引起的感染都有可能引起轻度瘫痪,若合并有伴胸痛、皮疹等典型症状者,有助于诊断,确诊则需要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

(9)与周围神经炎相鉴别

脑脊液无变化。周围神经炎可能由白喉后神经炎、肌肉注射损伤、铅中毒、维生素B1缺乏、带状疱疹感染等引起。

(10)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贝尔综合症)相鉴别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多发于年长儿,散发起病,无发烧症状或者是低热,伴轻度上呼吸道炎症状,逐渐出现弛缓性瘫痪,呈上行性、对称性,常伴感觉障碍脑脊液有蛋白质增高而细胞少为其特点。瘫痪恢复较快而完全,少有后遗症。

(11)与家族性周期性瘫痪相鉴别

该病较为少见,无发热症状,常突发瘫痪,对称性,进行迅速,可遍及全身。发作时血钾低,补钾后迅速恢复,但可复发。常有家族史。

小儿麻痹症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