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是否遗传

发布于 2016/05/06 11:28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那么,肌肉萎缩是否遗传?

肌肉萎缩症是一种基因缺损的疾病,是许多神经肌肉疾病的重要症状和体征。该病可由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晚期癌肿等引发,也可因某些神性疾病引起,妇女停经后或长期使用激素也可引起个别人的肌肉萎缩症。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

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DMD),乃遗传性肌肉萎缩病。它的基因(Dystrophingene)存在於X性染色体中(Xp21),因此它是透过性连锁式隐性遗传型态传播的。男性只有一个x性染色体,因此病患者大多为男性;若女性的一对x性染色体中其一个携有异变的Dystrophin基因,她便成为一个DMD的携带者,她的儿子有二分一的机会成为病患者,她的女儿则有二分一机会成为DMD基因携带者。

由此可见,肌肉萎缩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的,因此大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该病应积极进行治疗。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