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说过“肠中风”,出现腹痛便血,要小心了

发布于 2019/09/24 14:37 复禾健康

在消化内科,60多岁的张伯神情不安。他告诉医生,最近饭后总觉得腹痛,还出现了便血。他以为是痔疮的问题,但用了“痔疮膏”感觉效果欠佳。在医生建议下,张伯做个肠镜检查,最终诊断为:缺血性肠病!所以如果你最近出现腹痛、便血,即使持续较短时间后症状消失,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有可能你得的是缺血性肠病!

什么是“肠中风”

缺血性肠病俗称肠中风。是什么原因导致肠中风呢?最常见的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人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不仅在心脏及脑血管中发生,就是在腹腔内,动脉血管也在潜移默化地硬化着,尤其是腹腔内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这两根血管是供给肠道血液的重要命脉。如果这两根血管因硬化严重,被血栓阻塞,导致肠道血液流灌不足,就会使某段肠道因缺血而发生溃烂、坏死、出血,这就是发生了“肠中风”。

目前,由于发病率以及社会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及早预防以及治疗动脉硬化所致的冠心病、脑卒中,但却忽略了缺血性肠病。

“肠中风”不可小觑

多数缺血性肠病发作均为急性,多见于60岁以上男性老年人,常伴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最突出的表现为:腹部突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可有恶心呕吐嗳气、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于腹痛后24小时出现便血。多位于左下腹,进食后加重。腹痛多伴有便意,随后常常出现便血,多数为与粪便相混的鲜红色或暗红色血块。

症状随轻重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轻者可表现为一过性的腹痛,位于脐周或左腹,可伴有或不伴便血,重症患者除持续性腹痛、便鲜血外,尚可出现肠道坏死,继而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有统计数据提示重症患者病死率可达69%。

如何诊断呢?

早期、及时的治疗本病对于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相当重要。目前对于缺血性肠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是肠镜,第二是CTA,第三是动脉造影术;三种方法各有不同,动脉造影是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操作,而且费用较高,其检查具有一定的限制。而肠镜方便易行,对患者损伤小,对于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断特异性高,而且能在病变早期做出诊断,所以早期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炎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