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前兆的症状有哪些

发布于 2016/06/22 09:12

小儿麻痹症的高发让众多家长很是担忧,唯恐孩子患上这种病,而孩子一旦患上了小儿麻痹症,须尽快送往正规医院治疗所以,家长们要多了解一些小儿麻痹症的早期症状表现,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那么,小儿麻痹症前兆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来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

小儿或青年发热,出现不对称的弛缓性肢体瘫痪或延髓麻痹而无感觉障碍者,经常几乎都是脊髓灰质炎,不过也可能由柯萨奇病毒和某些埃可病毒和肠病毒71型引起的。脊髓损害以腰段颈椎为主。脑干或大脑也可被侵袭。神经原受毁坏,瘫痪不能恢复;如充血水肿挤压可不同程度或完全恢复。瘫痪特点是弛缓性、双侧不对称,不按周围神经干支配区分布,不伴感觉障碍非均衡性。起病可缓可急,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之间,伴多汗,并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现象,经过2~3天体温可恢复正常。1~6天后,再次发热,与第一次发热形成两次发热高峰,即“双相热型”。这是脊髓灰质炎发热的特殊热型,凭此可与感冒相鉴别。随后,逐渐出现肌肉疼痛、知觉过敏、项背强直,以至出现肢体瘫痪等典型症状。

小儿麻痹症的早期症状表现有哪些?

1、前驱期小儿麻痹症的表现有发热、乏力、全身不适、上呼吸道感染及胃肠炎症状,持续1~4天。

2、瘫痪前期可在前驱期表现消失后1~6天再次发热(双峰热),而至本期,或由前驱期直接进入,或以本期直接起病,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克氏征阳性等,同时小儿麻痹症的表现常有全身肌肉疼痛、多汗等。

3、瘫痪期多于病程2~7日,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瘫痪并逐渐加重,至体温正常后停止。瘫痪有以下几类:①脊髓型:最常见,呈不对称弛缓性瘫痪,多为下肢,其次上肢,颈背肌、隔肌、胁间肌亦可瘫痪,近端大肌群较远端小肌群瘫痪出现早且重,感觉多不受影响。这些都是常见的小儿麻痹症的表现。

通过以上对小儿麻痹症前兆的症状有哪些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小儿麻痹症是可以事先预防的疾病,家长应在按医生的要求给孩子吃预防小儿麻痹症的糖丸,只有事先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的避免小儿麻痹症的发生。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