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发布于 2025/06/25 14:10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大面积红斑、脱皮和水疱,类似烫伤样外观。该病多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免疫功能缺陷、药物过敏反应、遗传易感性等因素引起。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是导致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毒素作用于皮肤表层的桥粒结构,导致表皮细胞间连接破坏。患者会出现皮肤触痛、弥漫性红斑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全身性表皮剥脱。治疗需使用耐酶青霉素类抗生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2、链球菌感染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也可产生类似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烫伤样皮肤改变。感染多继发于咽炎或皮肤伤口,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和脱屑。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可能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3、免疫功能缺陷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易发生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包括新生儿、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这类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细菌毒素更易扩散。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但病情进展更快。除抗生素治疗外,还需针对基础免疫疾病进行管理。

4、药物过敏反应

某些药物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烫伤样皮肤损害,称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常见致敏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癫痫药等。皮损多从黏膜部位开始,迅速扩展至全身。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

5、遗传易感性

部分人群存在遗传易感性,如HLA-B*1502等基因型携带者更易发生严重皮肤药物反应。这类患者接触特定药物后可能出现烫伤样皮肤改变。预防措施包括用药前进行基因筛查,避免使用高风险药物。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使用温和无刺激的皮肤护理产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应保证充足营养,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皮肤修复。出现皮肤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外用药物。婴幼儿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和护理。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烫伤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