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原因及治疗

发布于 2016/07/08 09:09

由于关节的特殊功能,出现异常情况从而诱发骨关节炎发生是很经常的事情,一旦这种疾病发生,弄清骨关节炎的原因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根据病因入手进行治疗,只有这样的话,才能保证骨关节炎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骨关节炎的病因:

一、软骨病变

一般认为软骨是骨关节炎最早发生病变的部位。开始出现局灶性软骨表层软化,表面租糙,呈灰黄色,失去正常弹性,并呈小片状脱落,表面有不规则的小凹或线帚样小沟,多见于负荷最重处。进一步发展出现软骨面微小裂隙,明显粗糙和糜烂,逐渐形成溃疡,溃疡的大小、形态及深浅不一,深者可达骨质,受累范围广泛者可见软骨大部脱失,有的软骨细胞或骨赘脱落,在关节内形成游离体。

二、骨质改变

软骨剥脱,软骨下骨板暴露,骨面下骨髓内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不断产生新骨,沉积于裸露骨面下,形成硬化层,骨质致密,表面光滑如象牙。硬化区在压应力的作用下,骨质会发生微骨折、坏死、囊性变。软骨边缘处出现骨赘新生物,软骨下骨髓内骨质增生,骨质内囊肿形成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晚期由于关节面严重破坏、骨赘继续增生,加上关节囊产生纤维变性和增厚,限制关节的活动。周围肌肉因疼痛产生保护性肌痉挛,关节活动受到进一步限制,关节处于畸形位。关节间隙变窄,可出现关节半脱位,内侧软组织挛缩,功能障碍,最终形成纤维性强直。

三、骨关节炎滑膜改变

早期可有滑膜充血,局限性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后期软骨及骨质病变严重,关节滑膜衬里层明显增厚,滑膜细胞层数增多,形成多发、重叠等,呈绒毛样增生并失去弹性,其内可埋有破碎的软骨或骨质小块.并可引起异物巨细胞反应。关节面上生物应力平衡失调,有的部位承受应力较大,有的部位较小,应力平衡失调导致骨软骨及关节囊、滑膜的进一步破坏,形成恶性循环,病变不断加重。

骨关节炎的治疗:

1、骨关节炎的非特异性药物治疗,也就是对症治疗,常用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它们通常被称为止痛药。止痛药,顾名思义,即具有止痛的作用,能缓解头痛、肌肉痛,包括骨关节炎伴随的关节疼痛,这类药物不专门针对骨关节炎进行治疗,所以我们也把这种药物称作“对症治疗”药物。这类药物起效快,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其止疼效果比较好,缓解病人的关节疼痛效果也不错。这类药物在体内代谢较快,一旦代谢完毕疼痛马上又开始了,维持时间很短。重要的是,止痛控制了疾病的表面症状现象,却掩盖了病情仍在继续发展的本质。

2、另外还有一种对症治疗药物激素类药物,该类药物必须进行关节腔内注射,也能达到迅速消炎止疼的目的,但每年不能超过34次,若长期使用,可加剧关节软骨的损害以及骨关节炎的症状。非特异性药物治疗骨关节炎,只能暂时缓解疾病症状,而不能真正对骨关节炎的病因关节软骨起作用,也不能阻止骨关节炎病情的发展。

对于普通的患者而言,弄清楚骨关节炎的原因及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这种疾病的治疗难度并不是很大,在患病之后最好是到正规性的医院接受诊治,并且做好平时的保健护理措施,适当的进行运动锻炼,这样能减速病情的恢复。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