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医辨证论治

发布于 2025/10/09 16:09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需根据证型选择相应治法,常见证型包括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络、阴阳两虚等。治疗以平肝潜阳、化痰祛湿、滋补肝肾、活血化瘀、调和阴阳为主,可结合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综合干预。

1、肝阳上亢

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宜平肝潜阳,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含天麻、钩藤、石决明等药材。中成药可选松龄血脉康胶囊、牛黄降压片。针灸取太冲、风池等穴,配合耳尖放血疗法。日常需避免情绪激动,限制高盐高脂饮食。

2、痰湿中阻

症见头重如裹、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治当化痰祛湿健脾,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含半夏、白术、天麻等。中成药可用眩晕宁片、半夏天麻丸。艾灸中脘、丰隆穴有助于化湿。饮食宜清淡,忌生冷甜腻,可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

3、肝肾阴虚

多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需滋补肝肾,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含枸杞、菊花、熟地黄等。中成药可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针刺三阴交、太溪穴可滋阴。宜食黑芝麻、桑葚等滋肾之品,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4、瘀血阻络

表现为头痛如刺、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疗需活血化瘀通络,方选血府逐瘀汤,含桃仁、红花、当归等。中成药可用血塞通软胶囊、复方丹参滴丸。刺络拔罐于膈俞、血海穴可改善血瘀。适当饮用山楂茶,禁忌寒凉凝滞气血之物。

5、阴阳两虚

症见眩晕乏力、畏寒肢冷与潮热盗汗交替,舌淡胖,脉沉细。治宜阴阳双补,方选二仙汤加减,含仙茅、淫羊藿、巴戟天等。中成药可选金匮肾气丸、龟鹿二仙胶。灸关元、命门穴可温补元气。饮食宜山药、核桃等平补之品,注意防寒保暖。

高血压患者需长期规律监测血压,中药治疗需由中医师根据体质调整方药。配合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如八段锦,避免剧烈情绪波动。若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等急症表现,应立即就医。不同证型可相互转化,建议每3-6个月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心血管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