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
发布于 2025/10/31 09:00
发布于 2025/10/31 09:00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观察皮肤黄染范围、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评估伴随症状等方式判断。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黏膜黄染,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
黄疸通常从面部开始向躯干四肢蔓延,轻度黄疸仅累及面部,血清胆红素在85-136μmol/L。当黄染扩展至躯干上部,胆红素可达136-204μmol/L。若黄染波及四肢及手足心,胆红素往往超过204μmol/L。家长可在自然光下轻压新生儿鼻尖或前额皮肤,观察有无黄染。
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可初步筛查,但确诊需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胆红素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需警惕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20μmol/L,早产儿超过170μmol/L时需医疗干预。
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若出现喂养困难、嗜睡、肌张力低下、尖叫、发热或大便颜色变浅,提示可能存在胆道闭锁、新生儿溶血病、败血症等病理性黄疸。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能延长至3周。
生理性黄疸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为主,直接胆红素占比小于15%。若直接胆红素超过26μmol/L或占总胆红素20%以上,需考虑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疾病。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可出现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感染性黄疸常伴C反应蛋白升高。
母亲O型血或Rh阴性血型、新生儿G6PD缺乏症、头颅血肿、窒息史均为高危因素。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与喂养不足有关,晚发型可能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有关,通常不影响生长发育。
家长应保证新生儿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每日监测黄疸变化情况。避免给新生儿穿戴黄色衣物影响观察,记录大小便次数和颜色。若发现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程度重或伴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选择蓝光照射治疗,严重时需换血疗法。出院后应按医嘱复查胆红素,特别是早产儿或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更需密切随访。
上一篇 : 孕24周胎儿发育指标是什么
下一篇 : 如何知道新生儿是否有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