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穴位的手法有什么

发布于 2025/11/17 11:54

中医按摩穴位的手法主要有按法、揉法、推法、拿法、捏法等。这些手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或改善功能,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1、按法

按法是用拇指或掌根垂直向下按压穴位的手法。操作时力度由轻渐重,持续3-5秒后缓慢松开,适用于足三里、合谷等肌肉丰厚处的穴位。该手法能疏通经络阻滞,常用于头痛、胃脘胀满等症状。注意避免在骨突部位施力过猛,骨质疏松者慎用。

2、揉法

揉法以指腹或鱼际部位带动皮肤做环形揉动,要求力度渗透至皮下组织。适用于腹部中脘、关元等穴位,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操作时需保持节奏均匀,每分钟60-80次为宜。皮肤破损或炎症部位禁止使用此法。

3、推法

推法沿经络走向直线推动,分指推和掌推两种形式。背部膀胱经推拿多采用此法,能缓解腰背酸痛。操作时需配合介质油减少摩擦,单向推行5-10次,力度以产生温热感为度。急性软组织损伤初期不宜使用。

4、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拿肌肉的手法,适用于肩井、风池等部位。通过放松肌肉紧张改善颈肩僵硬,操作时需避开颈动脉窦。提拿3-5次后需间歇放松,高血压患者慎用强力拿法。

5、捏法

捏法以拇指食指捏起皮肤快速松开,常用于督脉捏脊疗法。可调节小儿疳积、成人亚健康状态,操作时沿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捏提3-5遍。皮肤敏感者需减轻力度,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

中医按摩需根据体质辨证选用手法,饭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腹部按摩。操作后建议饮用温水促进代谢,避免立即接触冷水。若出现皮下瘀斑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医排查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日常可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养生功法增强效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中医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