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否发烧

发布于 2025/11/16 12:17

判断是否发烧主要通过测量体温和观察伴随症状。正常体温为36-37摄氏度,超过37.3摄氏度可视为发热,常伴有畏寒、头痛、乏力等症状。

1、测量体温

使用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测温仪测量腋下、口腔或直肠温度。腋温测量需将体温计尖端置于腋窝深处并夹紧5分钟,正常值为36-37摄氏度;口温测量需将体温计置于舌下闭口3分钟,正常值较腋温高0.2-0.3摄氏度;肛温测量适用于婴幼儿,需润滑后插入肛门2厘米并保持3分钟,正常值较腋温高0.5摄氏度。

2、观察症状

发热时常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呼吸加快等体征,可能伴随寒战、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婴幼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或拒奶,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乏力。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超过24小时,需警惕感染性疾病。

3、区分发热类型

低热为37.3-38摄氏度,中热为38.1-39摄氏度,高热为39.1-41摄氏度,超高热超过41摄氏度。稽留热表现为体温持续高于39摄氏度且日内波动小于1摄氏度,多见于肺炎;弛张热为体温始终高于正常但日内波动超过1摄氏度,常见于化脓性感染;间歇热可见于疟疾等疾病。

4、排除干扰因素

剧烈运动、进食热饮、情绪激动或环境温度过高可能导致体温暂时性升高,需静息30分钟后复测。女性排卵期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摄氏度,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精神病药也可能引起药物热。

5、识别危险信号

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皮疹、颈项强直或持续高热不退时,提示可能存在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婴幼儿出现前囟膨隆、皮肤瘀斑或尿量减少,老年人合并胸闷、气促或定向力障碍时,均需立即就医。

建议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选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或阿司匹林肠溶片等退热药,但需避免多种退热药混用。发热期间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若发热伴随呕吐腹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体温恢复正常后仍需观察3天,注意有无咳嗽、尿频等新发症状。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