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偏低该怎么办才好 能够诱发尿酸偏低的因素都有哪些

发布于 2022/03/14 10:00

尿酸水平有一个正常范围,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视作尿酸偏低。这种情况下,患者首先要找出尿酸偏低的原因,若因饮食原因导致,只要调整饮食即可改善这种情况,但如果是因疾病引起的尿酸偏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体检的手段提前预防疾病。虽说尿酸偏高对身体有很大危害,但如果体检后被告知尿酸偏低也需要引起警惕,许多疾病也可引起尿酸偏低。那么尿酸偏低怎么办呢?

一、尿酸偏低怎么办

引起尿酸偏低的原因较多,包括饮食以及疾病等。如果因饮食的原因引起的尿酸偏低,平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改善尿酸偏低的现象。但尿酸偏低还可因疾病的原因此起,比如肾癌、肝炎以及慢性肾炎等患者都可能出现尿酸过低的现象,这种情况下,患者应先查明病因,之后再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尿酸的正常值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它是血浆非蛋白氨的组成成分之一。男性正常的尿酸水平应在200~420umol/L,而女性则为147~360umol/L,女性绝经之后尿酸值可达420umol/L。如果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则代表尿酸过高或过低,就要引起警惕了。

三、尿酸偏低原因是什么

1、长期吃素

由于尿酸主要由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代谢产生,如果长期吃素,蛋白质与脂肪摄入不足,有可能出现尿酸偏低的现象。

2、缺乏某种营养

体内缺乏矿物质以及维生素,比如镁、锌、维生素B12、维生素D等,也可能导致尿酸过低。因此,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保证营养的均衡十分重要。

3、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肝细胞受到损伤,无法将嘌呤氧化成尿酸,从而导致尿酸水平变低。

4、肾脏疾病

若肾小管功能受到损伤,尿酸的转运过程可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偏低,进而引起肾性低尿酸血症。

5、骨折术后

在骨折术后,患者大量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头孢菌素类的使用,可导致肝肾功能的损伤,从而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浓度。此外,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增加,也可引起低尿酸血症。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