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复发心理护理很重要

发布于 2016/08/19 11:42

喉癌是耳鼻喉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现代医学对于喉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除承受一定的疾病痛苦外,由于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声困难和改变了正常呼吸通道,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为使患者有良好的情绪,克服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在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焦虑恐惧:当患者被确诊为喉癌后,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较大,患者的情绪反应为焦虑、悲伤、哭泣、食欲不振、失眠,对手术治疗表现出诸多疑虑,担心手术的成败,有的患者甚至拒绝手术。如全癌手术担心手术创口大,术后能否进食,是否复发等心理活动。此时,护士应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主动和患者交谈,言词要准确,语言要亲切,告诉患者手术的性质,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碰到问题如何解决等。例如:会写字的病人应准备好纸和笔,以备术后表达思想,不会写字的病人要学会用手势来表达。对术后病人的鼻饲管、引流管、气管套管、导尿管等附在身上的管道,向患者说明功能和用途,使病人醒来时减少惧怕,并能尽量克服由此带来的许多不适。

孤独与寂寞:患者往往不愿面对现实,开始讲话少,对治疗缺乏信心,怕别人不重视自己,表现对人猜疑和不信任感,常因一些小事烦躁不安,性格急躁,对家人大发脾气,影响情绪。护士应想方设法启发患者说出疑虑,了解心理需要,取得患者信任。同时,护士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调整好患者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共同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要有意识地动员患者家属做出具体的实际帮助,使患者有安全感。护理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技术,还要用文雅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态度,一丝不苟的行为,使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产生良好的印象,取得信任,感到放心。

手术后喉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理解关心患者:术后病人大都身体虚弱,疲惫不堪,由于要耐受较大的痛苦,如:伤口疼痛、丧失发音功能、长期带管、行动不便、饮食与排便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理解病人的心情,体谅病人的痛苦,耐心细致地安慰病人,减少思想压力,必要时使用镇痛剂。还要鼓励他们充满生活信心,加强手术后的教育和指导,使他们重新回到家庭、工作和社会中来。

帮患者重建语言功能:喉切除患者在失去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况下,往往有烦躁和情绪激动的表现,护士查房时对这些患者在适当的时候采用触摸的非语言交流方式进行心理护理,如握住患者双手、搀扶、摸脉搏、听血压、拉被子等方式,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从而消除顾虑和不安,增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这种无声的安慰往往获得良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不失时机的积极引导,正确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发音练习。凡第6次发音成功者信心倍增,并从心里愿意积极练习,尽快恢复语言功能,对两次发音失败的患者,安慰其勿急躁,教会练习要领,并不断鼓励患者,最终适应一新的发音模式,恢复语言功能。

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是重要的,但病人家属、亲心理照应也不可忽视。实践证明家属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患者家属对术后患者暂时不能说话及进食,会产生焦虑恐惧、悲伤的情绪,这将直接影响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劝导家属克制自己的感情,鼓励其与医护人员配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病人,解除患者心理负担,让患者早日康复。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