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

发布于 2016/09/26 10:45

心律失常指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与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一项异常。临床上按照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更常见合并其他心脏疾病。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

目前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心脏起搏器植入、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治疗目标为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伴随研究和认识的发展,治疗目标逐步从心律失常本身的控制转移更注重于整体生活的改善和死亡率的降低。

二十世纪末,可植入装置检测并迅速终止可能导致SCD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一技术已广为流传,但是,这些可植入装置减少死亡率的效果并不明确。尽管可以预防SCD,但这类装置未必确实减少死亡率,尤其是当SCD仅为总死亡率的很少一部分,而装置相关并发症却增加了死亡的可能性。

对于这个问题,Bardy博士等给出了答案,一项在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SCD高危)中比较胺碘酮与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或安慰剂的里程碑式的研究表明中位随访45.5个月后,胺碘酮与安慰剂相比不减少全因死亡率,而ICD治疗显著减少全因死亡率。这一研究发现说明植入ICD或许是高危SCD患者的救命措施。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