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症的概述

发布于 2016/10/08 18:50

到目前为止,有关孤独症的概念还只是描述性的概念与分类性的界定。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孤独症儿童有四个主要的症状或特点:一是多发生在三岁之前;二是有明显的语言交流障碍;三是伴有固执性、刻板性行为;四是对周围环境表现出明显的漠不关心,缺乏社会互动。

我国台湾地区的教科书《特殊教育通论》将孤独症儿童定义为“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显示出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的问题,造成在学习上及生活适应上有显着困难者。最近的一些研究多少改变最初认为孤独症等同于早期儿童精神病或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观点。

孤独症儿童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1.社交困难,患者显得特别孤独,不愿也不会与别人交往;

2.对父母没有依恋之前,对旁人更为冷漠,但对陌生人也无怯生之感;

3.没有眼对眼的注视,不会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4.语言发展迟钝,尤其是表现出严重的语言沟通障碍,多呈现出刻板性和重复性语言;

5.多表现出仪式性和强迫性行为,缺乏变化,行为固执。

【病因病理】

一、西医病因病理自从1943年Kanner提出孤独症概念后,很多学者从家庭、社会心理、生理病理、解剖、生化、免疫遗传等研究,但病因仍未明确。现将有关研究探讨如下:

1、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心源性理论者认为患儿体质的易患性(或脆弱性)值得重视,并认为父母本身就像“冰箱”那样冷酷,由于母婴之间不良情感的病态交往致使小儿患病。

2、遗传学研究:根据家系及双生子同病率的研究,提示有一亚群通过隐性基因遗传而发病。并有认为孤独症与染色体脆性位点关系密切。

3、出生前(或孕前)和围产期因素: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脑损害是出生后不久就表现孤独症的病症其病因如感染、产伤、窒息等原因。

4、免疫学研究:部分患儿可观察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等。

5、神经病理研究:百分之三十到七十五的患儿,有动作笨拙,舞蹈样动作,姿势和步态异常,提示有基底节,新纹状体,额叶中间部位或边缘系统的功能失调。

6、神经递质的研究: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由于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引起5—HT和内啡肽增加以及ACTH分泌减少,血浆内啡肽与患儿的孤独,情感麻木刻板运动严重程度有关。

二、中医病因病机(一)先天致病因素:指禀受于父母,根源于先天的族病相传,也可由于胎儿正常发育期的不良影响和恶性刺激,如母体受外来淫邪侵袭,意外创伤或情志伤害等。

(二)后天致病因素:后天因素可以加重病情。由调护不当,疏于小儿饮食起居及护理,伤及脾肾,或伤及心脾引起小儿精神萎糜,神情呆钝,智力低下,语言减少,面色肌肤苍白等。

孤独症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