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病因防治的几个重点 预防肝癌病因早期诊治规范须知

发布于 2022/08/18 09:50

养肝吃保健品?延治恐致癌

台湾的乙肝、丙肝患者盛行,一般民众因日夜操劳,担心"爆肝",想到保肝误以为可靠保肝片等保健食品来养肝,往往延误治疗,于是出现肝炎病毒使肝脏纤维化、硬化,甚至恶化为肝癌。造成肝癌的最大祸首是乙型肝炎,其次是丙型胖炎,根据临床统计,肝癌病患中约有1成左右的人为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而在台湾中南部的比例甚至可高达5成,令人吃惊!

吃保健食品不治疗肝脏恐逐渐纤维化、硬化、导致肝癌

喜欢吃来路不明的保肝相关保健食品,并无法阻断肝炎病毒的复制,以及对肝脏的伤害,其中隐藏的危险是长时间吃保健食品,却不寻求正规治疗,虽然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异状,但是,却对于肝脏是一大负担,有许多肝炎患者最后步上洗肾一途,也与此脱离不了关系。肝脏还会因此逐渐纤维化、硬化,甚至大大提高罹患肝癌的风险。

台湾有60万丙肝人口,主要是透过血液传染,因此只要有血液接触机会,曾输血、使用不干净针头、刺青、针灸、穿耳洞的器械消毒不完全、共用牙刷或刮胡刀,或毒瘾者共用针具及稀释液等民众,都有可能感染丙肝。和乙型肝炎病毒不一样的是,丙型肝炎病毒透过性行为及母子垂直感染的比率相当低;此外,目前还没有丙肝疫苗可以预防。而C型肝炎病毒可说是仅次于B型肝炎病毒另一个肝脏的杀手。

闻丙肝色变!中南部肝癌患者有一半是丙型肝炎患者

临床发现,在中南部肝癌患者约有一半是丙型肝炎患者,某一些乡镇甚至有聚集的情况。背后引发原因除了与早期共用不洁针头之外,不适当的医疗行为也是原因之一。

丙肝分不同基因型合并治疗露出一线生机

陈宗勉医师表示,丙肝有不同的基因型,至少可分成6种主要的基因型和50种以上之次要基因型,而且在世界各地稍有不同。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台湾有医保给付,疗程为一周注射一次长效干扰素,再搭配口服药物雷巴威林(Ri乙avirin),治疗24至48周,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以常见的丙肝第一型和第二型,完全治愈率前者有7至8成,后者更高达9成以上,治疗后半年完全验不出病毒量,对于丙肝患者来说,生命露出一线生机!

丙型肝炎治疗药物副作用可以借助药物来改善

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目前已日新月异,但是,仍然有许多患者担心副作用而放弃治疗,例如过度惧怕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口耳相传之下,把干扰素的疲劳恶心、失眠、掉发等副作当成在做化疗,或担心雷巴威林可能引发溶血性贫血。其实,副作用因人而异,并非人人都会发生,即使有副作用发生,症状大多轻微,且可以藉助药物来改善。患者不宜因噎废食,错失治疗时机,甚至可能治愈的机会。

丙型肝炎的防治刻不容缓先从源头管理做起

针对丙型肝炎的防治刻不容缓!陈宗勉医师表示,必需先从源头管理,找到丙型肝炎患者在哪里?避免患者再传染给他人,并且鼓励患者接受治疗,现在药物进步快速,不但有治疗的新曙光,甚至有治愈的机会。此外,患者需要定期追踪,观测有无活动性肝炎,以及进行肝癌筛检,每半年做一次血液与超音波检测。

肿瘤专家谈肝癌防治新进展——预防病因早期诊断规范诊治

肝癌的病因防治最为重要

1.控制病毒性肝炎

肝炎病毒是目前引起肝癌的主要病因,主要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肝炎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进行性损伤,通过病毒DNA的致癌作用,以及炎症反应的促癌作用,导致肝癌的发生。

研究显示,我国肝癌患者中90%以上的患者都有病毒性肝炎病史。新生儿中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在我国的肝癌高发区域,已经观察到青少年肝癌发病率的显著下降,预计我国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未来会有显著下降。针对乙肝病毒进行抗病毒治疗,使病毒得到充分地抑制,降低病毒对肝脏的损伤,就阻断了肝硬化的发生,也减少了炎症因素的促癌作用,能有效地阻断肝硬化的发生,从而降低了肝癌的罹患风险。此外,肝炎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能过度疲劳,以防免疫力下降,加重肝功能损害。

丙型肝炎尚无疫苗可预防,因此,阻断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减少感染丙型肝炎的机会,非常重要。丙型肝炎主要通过不当注射方式传播,因此,避免注射针具的重复使用可显著减少丙型肝炎的传播。对于已经发生丙型肝炎的患者,也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硬化的发生。

2.积极治疗脂肪肝

近年来,脂肪肝和肝癌的关系受到重视,长期脂肪肝可导致肝硬化,从而增加发生肝癌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在经济发达社会,脂肪肝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仅次于丙型肝炎引起肝癌的风险。

糖尿病、高脂血症、饮酒、肥胖是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因素。当今社会,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人群迅速庞大,是脂肪肝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有报道,在肥胖、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达到50%,其中部分患者可发生肝硬化。生活方式不当也是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上班族尤其要注意避免"过劳肥",饮食不规律、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长期透支体力、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不要紧张,不要焦虑,针对病因积极治疗才是上策。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者,单靠饮食控制远远不够,应对症按医嘱规范治疗;单纯脂肪肝患者可以从改变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入手,如适当减少热量的摄入、锻炼身体、禁忌烟酒等。

3.限制酒精

长期大量饮酒可损伤肝脏,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具有肝细胞毒性,可引起肝细胞代谢紊乱,导致酒精性肝病。研究显示,饮酒也可增加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癌的风险。

乙肝病毒和酒精长期损害肝脏,可导致肝硬化在病毒、酒精的双重损害下,肝细胞更容易受到损伤,进一步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奉劝肝炎患者,不能再喝酒。

4.不吃霉变食物

黄曲霉毒素是最强的致肝癌物质,主要由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容易污染的食物有花生、大豆、玉米等。黄曲霉毒素耐热,能存在于受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及加工制品中,如豆油、酱油等。因此,食品的加工过程中杜绝使用霉变食品原料,加工产品也要严格检测黄曲霉毒素水平,合格后方可上市。

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早期发现

肝癌早期没有症状,如已经出现了症状而去就诊,多数已经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即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比较差。早期发现肝癌,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

肝癌的高危人群包括慢性乙肝、慢性丙肝、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上述人群在40岁后应进行定期检查,半年一次。常规的方法包括腹部超声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均是无创伤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采用更精确的方法如CT和核磁共振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可被发现的肝癌病灶越来越小,最新型的核磁共振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普美显"与传统造影剂相比,可检测出1厘米以下的微小病灶,更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

很多人在体检时发现肝脏内有结节,就担心是肝癌。其实,多数情况是良性病变,常见的结节是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囊肿、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等。这些良性病变不会癌变,多数不用特别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误诊,例如,把肝癌结节误诊为血管瘤等,因此,对于已发现的肝脏结节,常需要多种方法检查鉴别,特别是核磁共振在鉴别肝癌和良性结节时用处很大。即便是诊断为肝脏良性结节,也需定期随访复查。

重视"带瘤生存",目标是延长生命

肝癌的治疗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根治性治疗,主要适用于无肝内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早期肝癌。治疗方式有传统外科手术(包括肝移植和切除癌症病灶)和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等)。二是姑息性治疗,通过"控制"肿瘤生长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法主要有肝动脉栓塞化疗,即"介入治疗",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肿瘤血管的栓塞剂经肝动脉注射到肿瘤局部。其他如靶向药物、化疗、放疗、中医药等方法都是可选用的治疗手段。

规范化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为此,卫生部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对于早期肝癌,应该首先选择根治性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根治性的效果。对于不能根治的中晚期肝癌,经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部分患者的肿瘤得到有效控制而缩小,也可进一步应用根治性的治疗,以达到根治性的治疗效果。

肝癌是容易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要积极防治肝癌的转移。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肿瘤增殖的关键分子,有针对性地进行阻断,达到控制肿瘤增殖的目的。如格列卫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易瑞沙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等,都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索拉菲尼是近年来用于肝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用于有转移的肝癌的治疗,与"介入治疗"联合,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肿瘤就是慢性病"的观点,对于不能达到根治的肝癌,不必刻意追求"瘤体缩小"或"赶尽杀绝",过度的追求根治带来的"过度治疗"由于严重损害了人体本身的抗瘤能力及器官功能,结果会适得其反。通过恰当的综合治疗方式,有效地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命

肝癌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