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怎么预防甲型肝炎传染?专家教你如何在冬季预防甲肝

发布于 2022/09/28 17:32

甲型肝炎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它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甲肝病毒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包括急性期患者和未发病的隐性感染者。健康人吃进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后便可受到感染。水源或食物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今年两起甲肝疫情即是水源或食物污染引起。

专家提醒,沿海居民大多认为“小海产品”可传播甲肝,对被污染的饮用水所造成的危害则认识不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饮水、饮食卫生监管力度

甲型肝炎急性发病症状有发热、上腹部不适或饱胀,以及食欲下降、厌油腻、恶心呕吐无力尿黄呈茶水色等特征,体征有肝肿大、肝区叩痛和皮肤、黏膜黄染(黄疸)。肝功能异常是最直接的肝脏受损害的指标,主要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升高,以及血清胆红素(TBIL)的升高。

抗-HAVIgM在发病后数天即阳性,为新近感染的指标,是早期确诊甲型肝炎可靠的血清学标志。甲肝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甲肝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在成人中较少见,常见潜伏期为2~6周。

甲型肝炎病毒对外界抵抗力比较强,耐酸碱,室温下能生存1周,干粪中25℃存活30天,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存活数月。但在80℃5分钟或100℃开水中1分钟即可完全灭活。甲型肝炎病毒不惧怕寒冷低温,甚至在-20℃~-70℃数年后仍有感染力,也是甲型肝炎在冬季易发疫情的原因之一。

预防甲肝关键在于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海鲜,生吃的瓜果要削皮再吃;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消毒;灭蝇灭蟑螂以及做好肝炎病人粪便的消毒,防止其污染水源等。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