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畸胎瘤护理需要注意哪些

发布于 2016/11/17 14:55

小儿畸胎瘤护理需要注意哪些呢?小儿畸胎瘤多为良性,一般采取手术切除,由于小儿年龄小,抵抗力弱,需要更精心的护理,那么术前术后都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为您介绍一下。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此病发率较低,家长对疾病知识相对缺乏,加上患儿年龄偏小,担心患儿预后,患儿家长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为此,护理人员主动向家长介绍本病在我院的治愈概况,疾病相关知识和手术治疗方式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等和术后并发症,使其对于疾病及其治疗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与积极配合。(2)预防瘤体挤压,控制感染。由于瘤体大而质软,甚至有的呈囊性且仅有1层包膜包裹。为预防瘤体发生扭转或挤压瘤体导致内出血而使病情恶化,应将患儿置俯卧位或侧卧位,在更换体位时,应由2人配合,1人托起瘤体,另外1人进行更换体位。对于瘤体表皮已破溃并伴有感染的患儿,全身遵医嘱静脉滴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用庆大霉素8万U+生理盐水100mL溶液清洗或湿敷,碘伏消毒处理,用无菌敷料包裹瘤体,注意保持骶尾部、肛周皮肤的清洁,防止瘤体被污染。(3)术前准备。术前1d禁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经静脉补给,手术前晚和手术当日早晨应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洁灌肠,确保肠道清洁,抑制细菌的滋生,防止感染。术前禁水4h,术晨留置胃管,静脉给予补充电解质,防止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术后均入ICU,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代谢功能还未成熟,故予置辐射台或保温箱内保暖,麻醉未清醒前,予肩下垫一软垫,头稍后仰,充分打开气道,头偏向一侧,备好吸痰装置,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发生窒息及术后返流的并发症。麻醉清醒24h后予俯卧位及侧卧位交替进行,每2小时翻身1次,防止压迫伤口,即将患儿俯卧,使其面向一侧,两臂自然弯曲置于身体两侧,膝盖向胸部弯曲,在髋部放一软枕,使患儿姿势舒适又不影响呼吸的体位[2],以防止大小便污染伤口且降低伤口张力,有利伤口愈合。俯卧位时患儿可能被床单捂住口鼻,如不能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故需勤巡视严防窒息发生。同时予持续心电监护。由于禁食期间尿量能够反映患儿的血容量是否充足,因此必须保持导尿管的通畅密切观察尿量变化。

密切观察双下肢血运及活动情况,拔除尿管后观察排尿排便情况,防止大小便失禁。中国论文服务网创办伊始,致力于为各行各业职称评定客户提供临床医学论文下载、护理医学论文快速发表、外科医学职称论文职称论文论文写作指导等服务。

(2)伤口护理。因为手术剥离广泛,残留空腔较大,积液多,切除后创面较深,本身也容易出现皮瓣缺血坏死,且切口位置临近会阴部,容易受大小便污染,所以术后伤口易发生感染和裂开,因此及时有效的肛周与会阴护理将有效地减少患儿伤口被污染的机率。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是否被大小便污染。每次便后用0.05%的碘伏棉球擦洗肛周皮肤,擦洗方法从外周皮肤擦向肛门。应用引流条引流的切口,术后48h内拔除,每天换药时用无菌纱球轻轻挤压以排除积血或积液直至无液体流出为止。术后平均第3天开始拆除敷料暴露切口,并给予微波照射局部理疗,每次20min,每日2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反应,有效促进了伤口的愈合。

(3)合理的营养支持:由于患儿年龄小,手术创面大而深,骶尾部肌肉脂肪不丰厚,血运较差往往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禁食期间根据体重、血糖变化及引流液等情况,严格计算补液量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静脉输入脂肪乳、白蛋白、血浆等提高患儿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及时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由于患儿应用静脉营养液时间较长,对血管破坏较大,在输液时尽量予置颈内静脉或PICC等深静脉置管,维持24h补液,保持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以减轻患儿的痛苦。本组患儿为非肠道手术,但是为减少大便排出污染伤口,进食时间延迟至术后第3~4天。新生儿给予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喂养时选择侧卧位,喂奶时要求护士在旁监护患儿吸吮,不可将奶瓶放在患儿旁边任其自己吸吮,防止奶液呛入气管而窒息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