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定义是指什么
发布于 2025/04/17 20:00
发布于 2025/04/17 20:00
产褥感染是指产妇在分娩后42天内因生殖道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引发的局部或全身性炎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早期发现和干预可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
1.感染原因:产褥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分娩过程中,生殖道黏膜受损,为病原体入侵提供了机会。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产后免疫力下降、贫血、营养不良、剖宫产手术、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均可能发生,前者与产妇自身携带的病原体有关,后者可能与医疗操作不规范有关。
2.临床表现:感染症状包括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异常如异味、量多或持续时间长、乏力、寒战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子宫内膜炎、盆腔炎、败血症等并发症。早期识别这些症状有助于及时治疗。
3.治疗方案: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等,需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对于严重感染,可能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痛药物也可缓解症状。保持外阴清洁、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适当卧床休息等护理措施有助于恢复。
4.预防措施:产前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分娩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减少器械使用;产后观察恶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剖宫产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产妇在恢复期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产褥感染是分娩后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产妇应重视产后的身体变化,及时就医,配合医生采取有效治疗和护理措施,以降低感染风险并促进恢复。
上一篇 : 产褥感染三大主要症状
下一篇 : 产褥感染看什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