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4/28 14:54

幼儿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发热、脱水等症状。

1、呕吐:

呕吐是幼儿急性胃肠炎的常见首发症状,多表现为进食后突然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可能包含未消化食物或胆汁样液体。病毒感染引起的呕吐通常持续12-24小时,轮状病毒感染时可能伴随喷射性水样便。护理时应采取少量多次喂食法,使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2、腹泻:

腹泻症状多出现在呕吐后6-24小时,大便性状从糊状逐渐发展为蛋花汤样或水样便。细菌性肠炎可见黏液脓血便,轮状病毒性肠炎粪便呈酸性有特殊酸臭味。需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必要时采集大便标本送检。补液治疗期间可食用苹果泥、香蕉等低渣食物。

3、腹痛:

腹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绞痛,发作时患儿常蜷缩身体或哭闹不安。肠蠕动亢进时可闻及肠鸣音,触诊腹部柔软无肌紧张。热敷腹部可缓解肠痉挛,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若出现持续固定压痛需警惕肠套叠等并发症。

4、发热:

中低度发热常见于病毒性胃肠炎,体温多在38-39℃波动。细菌感染可能伴随寒战和高热,体温超过39.5℃需考虑侵袭性细菌感染。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浴,药物降温推荐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发热持续超过72小时应复查血常规。

5、脱水:

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重度脱水可出现嗜睡或烦躁。轻度脱水按50ml/kg补充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补液后仍无尿需检查电解质,警惕低钠血症或酸中毒。母乳喂养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可改用无乳糖配方。

患病期间建议食用米汤、面条等低脂低纤维饮食,避免牛奶、果汁等加重腹泻的食物。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体温超过38.5℃或出现血便、持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胡萝卜泥、土豆泥等食物,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肠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