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原因及治疗
发布于 2025/04/29 22:35
发布于 2025/04/29 22:35
慢性腹泻可能由肠道菌群失衡、食物不耐受、药物副作用、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停用刺激性药物、调节肠道功能、抗炎治疗等方式改善。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高糖饮食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有害菌过度繁殖。表现为腹胀、大便稀溏且带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建议增加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摄入,或口服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制剂。
乳糖不耐受或麸质过敏是常见诱因,进食牛奶、小麦后出现水样腹泻伴肠鸣。需通过食物日记排查过敏原,改用无乳糖牛奶、藜麦等替代品,必要时进行血清IgG抗体检测。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奥美拉唑或含镁制剂可能损伤肠黏膜。典型症状为服药后突发腹泻,停药后缓解。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如将奥美拉唑更换为雷贝拉唑。
与精神压力相关的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腹痛后急迫排便,大便呈糊状但无脓血。可尝试低FODMAP饮食,配合匹维溴铵调节肠道蠕动,必要时联合认知行为治疗。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导致持续性黏液脓血便,伴随体重下降。需结肠镜检查确诊,采用美沙拉嗪、英夫利昔单抗等药物控制炎症,严重时需行肠段切除术。
慢性腹泻患者需长期保持低脂低纤维饮食,避免生冷辛辣食物,每日补充电解质溶液。推荐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定期监测体重及营养指标,出现发热、血便等症状需立即消化科就诊。病程超过2个月者建议完善粪便钙卫蛋白、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
上一篇 : 老人慢性腹泻怎么治疗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