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5/06 06:32

小儿麻痹症主要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粪口传播、密切接触、母婴垂直传播、水源污染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因素。

1、粪口传播:

病毒通过患者粪便污染食物或手部接触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感染者排泄物中的病毒可在环境中存活数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易暴发流行。预防需加强粪便管理,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2、密切接触:

与患者共用餐具或亲密接触可能导致病毒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病毒可存在于咽喉部位1-2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需做好隔离消毒。接触后7-10天内可能出现发热等前驱症状。

3、母婴传播:

孕期感染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分娩时接触产道分泌物也可传播。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完善,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麻痹型。孕产妇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垂直传播风险。

4、水源污染:

被病毒污染的饮用水或游泳水域可能引发群体感染。病毒在20℃水中可存活3个月,洪水后需重点监测水质。1950年代我国曾因水源污染导致大规模流行。

5、免疫缺陷:

营养不良或先天免疫缺陷儿童感染后更易出现瘫痪症状。病毒会选择性破坏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维生素A缺乏者神经损伤更严重。疫苗接种是建立免疫屏障的关键措施。

预防小儿麻痹症需注重日常卫生管理,保证饮用水煮沸消毒,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婴幼儿应按计划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包括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1剂,18月龄加强1剂。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发热、肢体疼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康复期患者应进行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配合针灸、水疗等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

上一篇 : 小儿麻痹症状有哪些

下一篇 : 没有了~

小儿麻痹症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