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是什么病变

发布于 2025/05/06 06:33

慢性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慢性骨髓炎的病变特点包括骨质破坏、死骨形成、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及反复发作的窦道流脓。

1、感染源:

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骨髓炎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也可由开放性骨折直接感染导致。细菌通过血液循环或外伤创面侵入骨组织,在局部形成化脓性病灶。长期存在的感染灶会导致骨质持续破坏和修复过程同时进行。

2、骨质破坏:

炎症反应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造成局部骨质溶解吸收。X线检查可见虫蚀样骨质缺损,严重者可出现病理性骨折。死骨形成是其特征性表现,表现为与周围骨质分离的致密骨片。

3、炎性增生:

病灶周围形成大量炎性肉芽组织,内含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这些组织包裹死骨并试图将其吸收,但往往难以完全清除感染灶。窦道形成是机体排出脓液的代偿机制。

4、病理分期:

慢性骨髓炎可分为活动期和静止期。活动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窦道排脓及全身低热;静止期症状缓解但病灶仍存在。这种交替发作的特点使疾病难以彻底治愈。

5、并发症:

长期慢性炎症可导致邻近关节强直、肢体畸形和生长发育障碍。严重者可能发生淀粉样变或鳞状上皮癌等恶变。血液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和C反应蛋白增高。

慢性骨髓炎患者需保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避免患肢过度负重,可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注意保持窦道周围皮肤清洁,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炎症指标。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灶愈合。治疗期间应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不可擅自停药。

骨髓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