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什么传播途径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5/27 15:10
发布于 2025/05/27 15:10
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等途径引起。
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以及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纹身、穿耳等工具均可导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血液中浓度较高,此类传播风险显著。
感染HBV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通过胎盘、产道或产后密切接触将病毒传给新生儿。未采取阻断措施时,HBV母婴传播概率可达30%-50%。甲型HAV和戊型HEV肝炎病毒极少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无防护性行为可能造成HBV、HCV传播,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可检出病毒颗粒。多个性伴侣或男男性行为者感染风险增加。HAV和HE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性接触传播概率较低。
家庭成员间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可能造成HBV、HCV传播。HAV和HEV则更易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手-口接触传播,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重复使用未彻底消毒的医疗器械如内窥镜、牙科器械等可能引发交叉感染。透析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等医疗操作频繁的人群需特别警惕HCV传播风险。
预防病毒性肝炎需针对性切断传播链: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HBV感染;避免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物品;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孕妇产前需进行乙肝筛查并及时实施母婴阻断;医疗操作严格遵循消毒规范。日常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饭前便后洗手可降低HAV/HEV感染风险。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测肝炎标志物。
上一篇 : 病毒性肝炎分为几型主要传播途径
下一篇 : 简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