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天梅毒下列哪个说法正确
发布于 2025/06/03 14:47
发布于 2025/06/03 14:47
先天梅毒是梅毒螺旋体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感染,正确说法包括:母亲未治疗的一期/二期梅毒传染风险最高、胎儿可能出现肝脾肿大或骨膜炎、血清学检测是主要诊断依据、青霉素是首选治疗药物、新生儿需随访至血清学转阴。
未经治疗的孕妇在梅毒一期或二期阶段母婴传播风险达70%-100%,晚期潜伏梅毒传播率约10%-30%。胎盘感染多发生在妊娠18周后,螺旋体通过血行播散破坏胎盘屏障,导致胎儿多系统损害。孕早期规范治疗可降低90%以上的垂直传播风险。
早期先天梅毒2岁内发病表现为肝脾肿大占80%、骨膜炎特征性"军刀胫"、皮疹及鼻塞。晚期先天梅毒可出现哈钦森三联征锯齿状门牙、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约60%感染新生儿出生时无症状,需通过血清学筛查发现。
非螺旋体试验RPR/VDRL和螺旋体试验TPPA/TPHA联合检测是金标准。新生儿血清IgM抗体检测或病变部位暗视野镜检可辅助诊断。需注意非螺旋体试验可能出现前带现象导致假阴性,定量检测抗体滴度≥母亲4倍才有诊断意义。
水剂青霉素G静脉给药10-14天是首选疗法,对青霉素过敏者需脱敏处理后用药。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吉海反应发热、寒战等,需提前使用泼尼松预防。完成治疗者需每2-3个月复查非螺旋体试验,直至抗体滴度下降4倍或转阴。
所有暴露新生儿需随访至18个月,每3个月检测非螺旋体试验。未感染者出生后3个月抗体应转阴,持续阳性者需重新评估。神经梅毒患儿需定期脑脊液检查,合并听力障碍者需听力筛查。母乳喂养不是传播途径,但母亲乳头破损时应暂停哺乳。
预防先天梅毒需落实孕早期梅毒筛查,高危孕妇妊娠28周及分娩前应重复检测。确诊孕妇的性伴侣需同步治疗。新生儿护理需注意皮肤黏膜破损处的消毒隔离,衣物应高温烫洗。生长发育监测中重点关注视力、听力及牙齿发育,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喂养方面优先选择母乳以增强免疫力,母亲治疗期间乳汁中青霉素浓度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上一篇 : 梅毒是一期完了才会出现二期吗
下一篇 : 屁股上长了很多红疙瘩是梅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