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铁性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发布于 2025/05/25 11:34

新生儿缺铁性贫血主要由胎儿期铁储备不足、母乳铁含量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喂养不当、慢性失血等原因引起。

1、胎儿期铁储备不足:

妊娠晚期是胎儿铁储备的关键阶段。若孕妇存在缺铁性贫血、妊娠高血压或胎盘功能异常,会导致胎儿铁转运减少。足月儿从母体获得的铁约75%储存于血红蛋白,这类婴儿出生后易出现铁储备耗竭。

2、母乳铁含量低: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在6个月后易发缺铁性贫血。母乳中铁含量仅为0.3-0.5mg/L,且生物利用率约50%。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时,婴儿每日铁摄入量难以满足0.27mg/kg的生长需求。

3、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早产儿体内总铁储备仅约60mg/kg,远低于足月儿的75mg/kg。其快速追赶性生长需要更多铁元素,但胃肠道吸收功能未成熟,铁吸收率仅10%-15%,易在生后2-3个月出现铁缺乏。

4、喂养不当:

过早引入未强化铁的配方奶或牛乳会干扰铁吸收。牛乳中铁吸收率仅10%,且所含酪蛋白可能诱发肠道微量出血。未及时添加肝泥、强化米粉等辅食也会导致铁摄入不足。

5、慢性失血: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如美克尔憩室、肠息肉可导致隐匿性失血。反复采血检查、胎盘输血综合征等医源性因素,以及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肠炎,均会造成铁丢失加速。

预防新生儿缺铁性贫血需从孕期开始加强孕妇铁营养,建议每日摄入30mg元素铁。出生后早产儿应在2周龄起每日补充2-4mg/kg铁剂,足月儿4-6个月开始添加强化铁辅食。哺乳期母亲需保证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血红素铁的膳食摄入。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出现面色苍白、喂养困难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贫血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