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主要是肝功能异常吗
发布于 2025/06/04 05:58
发布于 2025/06/04 05:58
肝硬化不仅是肝功能异常,而是肝脏结构不可逆改变的终末期病变。主要特征包括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病因涉及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胆汁淤积及代谢性疾病五大类。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硬化首要病因。病毒持续复制引发慢性炎症,导致肝星状细胞活化并分泌过量胶原纤维。这类患者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药物,同时监测甲胎蛋白预防肝癌。
长期每日摄入酒精超40克会引发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炎,最终进展为肝硬化。典型表现为AST/ALT比值>2、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治疗核心是绝对戒酒,补充B族维生素和蛋白质,严重者需肝移植评估。
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代谢综合征是主要诱因,肝细胞内脂质沉积引发氧化应激反应。这类患者常合并肥胖、糖尿病,需通过减重5%-10%、控制血糖及使用吡格列酮等药物改善肝纤维化。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会导致胆管破坏,胆汁酸蓄积诱发肝纤维化。特征性表现包括皮肤瘙痒、碱性磷酸酶升高,需使用熊去氧胆酸或奥贝胆酸进行针对性治疗。
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病通过铁/铜离子异常沉积损伤肝脏。威尔逊病患者可出现角膜K-F环,需终身服用青霉胺驱铜治疗,并严格限制贝壳类、动物肝脏等高铜食物摄入。
肝硬化患者日常需保证每日1.2-1.5g/kg优质蛋白摄入,首选鱼类、蛋清等易消化蛋白;限制钠盐至每日2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定期监测血氨、凝血功能等指标。出现呕血、意识模糊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 : 肝功异常会引起饭后呕吐吗
下一篇 : 肝功能中度异常能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