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症状和原因
发布于 2025/06/05 16:58
发布于 2025/06/05 16:58
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风团和瘙痒,可能由过敏反应、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疾病和药物因素引起。
食物过敏如海鲜、坚果,或接触花粉、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是常见诱因。机体免疫系统释放组胺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形成边界清晰、高出皮面的风团,通常24小时内自行消退但反复发作。严重者可伴有血管性水肿,需排查过敏原并避免接触。
细菌感染如龋齿、鼻窦炎,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均可作为致敏原。感染灶持续释放毒素激活肥大细胞,表现为风团此起彼伏且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儿童急性荨麻疹多与呼吸道感染相关,需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机械压力、冷热温差或日光照射可直接诱发物理性荨麻疹。皮肤受刺激后局部组胺释放,出现条索状风团伴灼热感,运动后加重的胆碱能性荨麻疹也属此类。避免触发因素并使用抗组胺药物可有效控制。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抗IgE受体抗体,导致肥大细胞持续活化。这类风团每日发作超过6周,常合并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病。需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确诊,免疫调节治疗是关键。
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通过IgE介导或非免疫途径引发荨麻疹。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泛发性风团,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并备好肾上腺素笔应急。
荨麻疹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饮食避免含组胺高的腌制食品、发酵乳制品,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毛细血管稳定性。慢性患者建议记录发作日记,观察与情绪压力、月经周期的关联性。急性发作期冷敷可缓解瘙痒,但需警惕喉头水肿等急症,出现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