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葡萄胎和葡萄胎病理区别
发布于 2025/06/13 11:58
发布于 2025/06/13 11:58
侵袭性葡萄胎与葡萄胎的主要病理区别在于组织浸润性和转移潜能,前者具有绒毛结构破坏、肌层浸润等恶性特征,后者属于良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核心差异包括滋养细胞增生程度、绒毛间质血管存在、子宫肌层侵犯、远处转移倾向及HCG水平变化。
葡萄胎表现为局限性滋养细胞轻度至中度增生,细胞异型性不明显;侵袭性葡萄胎则呈现弥漫性重度增生,滋养细胞核分裂象增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细胞异型性显著。显微镜下前者增生细胞多局限于绒毛表面,后者常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扩散。
完全性葡萄胎的绒毛间质完全缺乏血管结构,部分性葡萄胎可见少量发育不良的血管;侵袭性葡萄胎的绒毛间质可能出现异常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部分区域可见肿瘤细胞侵入血管腔形成瘤栓,这是其血行转移的病理基础。
葡萄胎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层,与肌层分界清晰;侵袭性葡萄胎镜下可见绒毛或滋养细胞穿透子宫内膜基底层侵入子宫肌层,深度超过3毫米,浸润灶周围常伴有出血坏死,手术标本中可观察到肌层纤维被肿瘤组织分割破坏。
葡萄胎不发生转移,清宫术后HCG水平呈规律下降;侵袭性葡萄胎约15%-20%病例发生阴道、肺或脑转移,转移灶病理可见与原发灶相同的绒毛结构。转移性病灶可引起阴道大出血、咯血或神经系统症状,血清HCG水平持续升高或波动。
葡萄胎多为二倍体核型完全性或三倍体核型部分性,p57免疫组化表达异常;侵袭性葡萄胎常伴有原癌基因c-myc过表达、抑癌基因p53突变等分子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DNA含量多为非整倍体,这些特征与其侵袭性生长密切相关。
确诊需结合病理检查与血清HCG监测,建议患者术后定期随访。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含铁食物纠正贫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转移灶出血。心理疏导需重点关注疾病对生育功能的影响,建议治疗期间采取可靠避孕措施,完全缓解后需避孕12-18个月再考虑妊娠。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头痛症状应立即复查。
上一篇 : 什么原因会怀上葡萄胎48岁女性呢正常吗
下一篇 : 什么原因会导致怀葡萄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