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崩漏是怎么回事儿
发布于 2025/06/14 06:16
发布于 2025/06/14 06:16
月经期崩漏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碍、黄体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治疗、手术切除、抗纤溶药物、黄体酮补充、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会导致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衡,常见于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女性。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时多时少,可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确诊。治疗以短效避孕药调节周期为主,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会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影响子宫收缩力。多伴有经期延长、痛经加重,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直径超过5厘米的肌瘤需行肌瘤剔除术,较小肌瘤可尝试米非司酮等药物缩瘤治疗。
雌激素持续刺激引发的内膜局部增生,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典型症状为经间期出血和经血淋漓不尽,宫腔镜检查是金标准。治疗采用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会导致经血无法有效凝固,多见于血液病患者。常表现为突发大量出血伴血块,需完善凝血四项检查。急性出血期需静脉输注氨甲环酸,长期管理需治疗原发病。
黄体期孕酮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常见于不孕症患者。特征为经前点滴出血和经期延长,基础体温监测可辅助诊断。治疗采用黄体酮胶囊支持黄体功能,从排卵后开始用药至月经来潮。
月经期崩漏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温水清洗1-2次;经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建议选择散步等低强度活动;饮食宜补充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同时增加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记录月经周期和出血量变化,便于就医时提供详细病史;出血量过大导致头晕乏力时需立即就医,警惕失血性贫血的发生。
上一篇 : 小孩子热感冒能泡艾草吗
下一篇 : 女子崩漏怎么治疗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