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容易得脑炎病毒感染

发布于 2025/06/18 14:39

脑炎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免疫力低下者、婴幼儿及老年人、未接种疫苗者、疫区居住或旅行者以及接触病媒生物者。脑炎病毒感染通常由蚊虫叮咬、直接接触病毒携带者或动物传播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1、免疫力低下者: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如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接受化疗者等群体,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受损,对病毒防御能力显著下降。这类人群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脑炎,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需通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强化治疗。

2、婴幼儿及老年人:

5岁以下儿童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65岁以上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均属于易感人群。日本脑炎病毒在儿童中致死率达25%,老年患者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预防重点在于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夏季避免蚊虫密集区域活动。

3、未接种疫苗者:

未完成乙型脑炎疫苗接种程序者,特别是流行区居民感染风险增加3-5倍。我国一类疫苗包含乙脑减毒活疫苗,建议8月龄、2岁各接种1剂。森林脑炎等特殊类型需根据疫区情况额外接种灭活疫苗。

4、疫区暴露者:

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的乙脑流行区,以及北美西尼罗河病毒流行区居民或旅行者风险较高。户外工作者、野外露营者接触蚊媒概率增加,需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避蚊胺含量30%以上的驱虫剂。

5、动物接触者:

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猪、鸟类等宿主动物,或处理其分泌物的人员可能经黏膜感染。狂犬病病毒、亨德拉病毒等可通过动物咬伤传播,兽医、养殖场工人需做好防护装备穿戴和暴露后预防接种。

预防脑炎病毒感染需建立三级防护体系:一级预防包括接种疫苗、防蚊灭蚊;二级预防强调早期识别症状,如突发高热伴颈部僵硬需立即就医;三级预防针对后遗症进行康复训练。流行季节保持环境清洁,清除积水容器减少蚊虫滋生,户外活动后彻底清洗皮肤。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1和蛋白质,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恢复期患者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脑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