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6/27 06:53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1型糖尿病通常起病急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1、自身免疫异常

1型糖尿病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患者体内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丧失。这种自身免疫破坏可能由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暴露等因素触发。临床表现为血糖急剧升高,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治疗需严格监测血糖,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替代治疗。

2、遗传易感性

1型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与HLA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若父母患有1型糖尿病,子女发病概率显著增高。但遗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环境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患者需定期筛查胰岛自身抗体,早期发现β细胞功能减退。治疗需结合动态血糖监测,调整胰岛素剂量,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

3、病毒感染诱发

某些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等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后数月到数年内可能出现糖尿病症状。患者起病时常伴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需紧急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临床常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等,配合饮食管理维持血糖稳定。

4、酮症酸中毒风险

1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严重缺乏,机体无法利用葡萄糖供能,转而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酮症酸中毒。典型表现为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意识障碍等。需立即住院治疗,给予静脉胰岛素、补液纠正代谢紊乱。长期管理需避免感染、应激等诱因,规范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基础胰岛素。

5、慢性并发症防控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患者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筛查。治疗强调个体化血糖目标,联合使用速效胰岛素如谷赖胰岛素注射液与基础胰岛素,配合运动疗法和低血糖指数饮食,延缓并发症进展。

1型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每日定时监测血糖并记录,掌握胰岛素剂量调整原则。饮食应均衡分配碳水化合物,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运动前后注意血糖变化。建议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学习低血糖识别与处理,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筛查。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和急救糖块,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内分泌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