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与马牙的区别
发布于 2025/06/27 07:36
发布于 2025/06/27 07:36
鹅口疮与马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口腔表现,前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后者是新生儿牙板组织残留的生理现象。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导致,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幼儿,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乳白色斑块。马牙是新生儿期牙板上皮细胞角化堆积形成的米粒大小黄白色硬结,属于正常发育过程,无须特殊处理。
鹅口疮可出现在颊黏膜、舌面、上腭等任何口腔黏膜区域,斑块可融合成片状。马牙仅见于牙龈边缘或牙槽嵴处,呈孤立性分布,不会扩散至其他黏膜。
鹅口疮斑块强行擦拭后可见充血创面,可能伴随进食哭闹或拒食。马牙触之坚硬且无痛感,不会引起喂养困难,通常无伴随症状。
鹅口疮未经治疗可持续数周,需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等抗真菌药物。马牙多在出生后4-6周自行脱落,最长不超过3个月便会消失。
鹅口疮需就医进行抗真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制霉菌素口腔涂剂、克霉唑口腔贴片。马牙禁止挑破或摩擦,保持口腔清洁即可,强行处理可能导致感染。
家长发现婴幼儿口腔异常时,应避免自行诊断。鹅口疮患儿需加强奶具消毒,哺乳前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母亲乳头;马牙护理期间注意观察牙龈是否红肿,若出现异常分泌物需及时就诊。两种情况的日常护理均需使用柔软纱布定期清洁口腔,但鹅口疮患者清洁力度应更轻柔,防止黏膜损伤加重感染。
上一篇 : 儿童咳嗽应该挂什么科室
下一篇 : 小孩发烧打鼾应该挂什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