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口疮和鹅口疮的区别
发布于 2025/06/27 09:55
发布于 2025/06/27 09:55
白口疮一般是指口腔溃疡,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两者在病因、症状和治疗上存在明显差异。
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精神压力、维生素缺乏或局部创伤有关。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导致,常见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
口腔溃疡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浅表溃疡,边缘红肿,中央凹陷呈黄白色,伴有明显疼痛。鹅口疮特征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强行剥离后可见充血创面,可能伴随灼热感但疼痛较轻。
口腔溃疡好发于唇内侧、舌缘、颊黏膜等角化较差的区域。鹅口疮多见于舌背、颊黏膜、上腭等部位,严重时可蔓延至咽喉部。
口腔溃疡以局部治疗为主,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或西地碘含片。鹅口疮需抗真菌治疗,常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或氟康唑胶囊口服,同时需消除诱发因素。
普通口腔溃疡具有自限性,7-10天可自愈。鹅口疮不经治疗可能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免疫力正常者经规范治疗多可痊愈,但免疫功能缺陷者易复发。
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两种疾病的基础措施,建议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软毛牙刷。口腔溃疡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鹅口疮患者哺乳期母亲需注意乳头清洁。若溃疡超过两周未愈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诊排查系统性疾病的可能。婴幼儿出现鹅口疮时,家长需对奶具严格消毒并避免交叉感染。
上一篇 : 宝宝一到晚上就发烧挂什么科
下一篇 : 儿童感冒发烧挂什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