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病足
发布于 2025/06/27 11:00
发布于 2025/06/27 11:0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足部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的综合表现,严重时可引发溃疡、坏疽甚至截肢。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足部周围神经,导致感觉减退或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足部麻木、刺痛或对温度不敏感,容易因外伤未及时处理而发展为溃疡。神经病变还会影响汗腺功能,导致皮肤干燥皲裂。治疗需严格控制血糖,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营养神经药物,配合足部保湿护理。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会导致足部供血不足,表现为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行走时小腿疼痛。缺血状态下伤口愈合延迟,增加感染风险。血管超声检查可评估病变程度,必要时需进行血管介入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贝前列素钠片、西洛他唑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足部溃疡易继发细菌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恶臭分泌物,严重时引发骨髓炎。需进行创面细菌培养,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抗生素。深部感染可能需手术清创。
神经病变可能导致足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变形,形成弓形足、锤状趾等畸形。异常受力点易形成胼胝和溃疡。需定制减压鞋垫矫正受力,严重畸形需骨科手术干预。日常应避免穿窄头鞋或高跟鞋。
糖尿病足预防重于治疗,需每日检查足部有无破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修剪趾甲应平直避免嵌甲,冬季禁用热水袋保暖。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足部专科检查,包括神经电生理和血管评估。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4.4-7.0mmol/L,餐后<10mmol/L。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和合脚软底鞋,新鞋初次穿着不超过2小时。避免赤脚行走,发现足部红肿、破溃应立即就医。定期进行下肢动脉超声和神经传导检查,戒烟以改善血液循环。营养方面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