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失禁怎么办
发布于 2025/06/28 07:12
发布于 2025/06/28 07:12
产后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产后尿失禁通常由妊娠压迫、分娩损伤、盆底肌松弛、激素水平变化、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
凯格尔运动是改善产后尿失禁的基础方法,通过重复收缩肛门和阴道周围肌肉增强盆底肌力量。每天进行3组训练,每组收缩保持5-10秒后放松。持续6-8周可显著改善轻度压力性尿失禁,同时有助于恢复阴道紧致度。训练时需避免腹部用力,专注盆底肌群孤立收缩。
低频电刺激通过电极直接激活盆底肌神经末梢,适用于自主收缩困难者。治疗时会将探头置入阴道或肛门,以耐受电流强度刺激肌肉被动收缩。每周2-3次,10-15次为完整疗程。该方式能重建神经肌肉控制通路,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症状,但需配合主动训练维持长期效果。
采用压力传感器或肌电图设备可视化盆底肌收缩状态,帮助患者掌握正确发力技巧。治疗师会指导根据屏幕曲线调整收缩力度和持续时间,特别适合动作不协调者。通常需8-12次训练,能纠正错误的腹压代偿模式,对混合型尿失禁效果显著。
米拉贝隆缓释片可松弛膀胱逼尿肌,减少尿急症状;盐酸奥昔布宁片能抑制膀胱过度活动;雌激素软膏局部使用可改善萎缩性尿道炎。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可能出现口干、便秘等副作用,哺乳期妇女用药需评估药物安全性。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适用于重度压力性尿失禁,采用聚丙烯吊带加强尿道支撑。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1-2天可拔除导尿管,但存在网片侵蚀风险。膀胱颈悬吊术则通过缝合固定尿道位置,长期有效率较高,适合解剖结构严重缺陷者。
产后尿失禁患者应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减少咖啡、浓茶等利尿饮品摄入,训练定时排尿习惯。穿着棉质透气内裤预防会阴湿疹,咳嗽前主动收缩盆底肌防止漏尿。体重指数超过24者需减重,长期便秘者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若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或伴随血尿、排尿疼痛,需及时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排除膀胱功能障碍。
上一篇 : 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有什么意义
下一篇 : 同房后尿液变浑浊怎么回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