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发布于 2025/06/29 16:0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的小血管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该病可能与感染、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儿童及青少年较为常见。

1、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属于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反应。常见诱因包括链球菌感染、疫苗接种、昆虫叮咬等。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家族中可能有过敏性疾病史。

2、典型症状

皮肤紫癜是最突出表现,多出现在下肢和臀部,呈对称性分布,按压不褪色。约三分之二患者伴有关节肿痛,以膝关节和踝关节为主。半数患者出现阵发性脐周绞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严重者可进展为肾炎

3、诊断方法

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能显示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升高,有助于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或蛋白。皮肤活检可见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改变。血清IgA水平升高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4、治疗措施

轻症患者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症状。关节肿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腹痛严重时需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肾脏受累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必要时联合环磷酰胺片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5、预后管理

多数患者4-6周内症状自行缓解,但约三分之一患者可能复发。肾脏损害是主要长期并发症,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暂停可能致敏的海鲜、坚果等食物。病程中需密切观察有无新发紫癜、血便或尿量减少等警示症状。

过敏性紫癜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紫癜部位。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3个月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建议记录每日症状变化,复查时携带症状日记供医生参考。若出现持续腹痛、血尿或关节肿胀加重,须立即复诊评估病情进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