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痢疾形成病因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6/30 12:18
发布于 2025/06/30 12:18
小儿痢疾通常由志贺菌、沙门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主要病因有饮食不洁、接触传染源、免疫力低下、肠道菌群失调、基础疾病诱发等。痢疾属于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黏液脓血便,需及时就医避免脱水及并发症。
食用被污染的水源或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是常见传播途径。生冷食物携带志贺菌后,儿童胃肠屏障较弱易感染。家长需确保食物充分加热,餐具定期煮沸消毒,避免让儿童饮用生水。发病时可遵医嘱服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缓解症状。
接触患者排泄物或污染物品后未洗手,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暴发流行。家长需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习惯,患者衣物需单独用含氯消毒剂浸泡。若出现里急后重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小檗碱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
营养不良或近期患病的儿童更易感染。维生素A缺乏会削弱肠道黏膜防御功能。家长需保证儿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补充维生素AD滴剂。急性期可配合医生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药物。
长期滥用抗生素会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家长应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抗生素,腹泻期间可遵医嘱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等益生菌制剂。伴随水样便时需警惕轮状病毒感染,可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辅助治疗。
先天性巨结肠或炎症性肠病患儿更易反复发作。这类患儿需定期复查肠镜,发作时可能需住院接受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治疗。若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应立即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预防小儿痢疾需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儿童玩具定期消毒。发病期间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牛奶加重腹泻。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蒸蛋、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溶液促进黏膜修复。如便血持续2天未缓解或出现抽搐,需急诊排除中毒性痢疾可能。
上一篇 : 未满月新生儿感冒咳嗽怎么办
下一篇 : 宝宝c-反应蛋白高发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