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带血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7/01 06:44

痢疾带血可能由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息肉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粪便检查、肠镜检查、药物治疗等方式明确诊断。痢疾带血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带血或黏液、腹痛等症状。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主要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患者可能出现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粪便中可见脓血。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抗菌药物,同时需注意补液防止脱水。

2、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感染导致,粪便常呈果酱样并带有血液。可能伴随右下腹疼痛、低热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抗阿米巴药物,严重者可能需要静脉给药。

3、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有关。治疗可选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炎症,重症需住院治疗。

4、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等。病变多呈节段性分布,可能伴有肠梗阻、瘘管等并发症。治疗需根据病情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注射液、硫唑嘌呤片等药物,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5、肠息肉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的隆起性病变,较大息肉表面糜烂时可导致便血。多数息肉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确诊后可通过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出现痢疾带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治疗期间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生食不洁食物。按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