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膜型炭疽

发布于 2025/07/03 07:46

脑膜型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感染引起的炭疽病中最严重的临床类型,主要累及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该病属于炭疽的罕见并发症,通常继发于吸入性或皮肤炭疽未及时治疗,表现为剧烈头痛、高热、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病死率极高。

炭疽杆菌通过产生外毒素和荚膜侵袭宿主,脑膜型炭疽患者多因细菌经血行播散突破血脑屏障所致。早期症状类似流感,但48小时内会迅速进展为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脑脊液检查可见血性液体,革兰染色可能发现革兰阳性竹节状杆菌。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脑膜增厚或出血性改变。

该型炭疽需与化脓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鉴别。接触病畜或污染动物制品后1-7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应高度怀疑。确诊依赖脑脊液培养或PCR检测炭疽杆菌DNA。治疗需联合大剂量青霉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并辅以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即使积极治疗,幸存者仍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脑膜型炭疽需避免接触可疑感染源,畜牧从业者应接种炭疽疫苗。出现皮肤炭疽病灶或吸入性暴露后,须立即使用多西环素等药物预防性治疗。所有疑似病例均需严格隔离,污染物需高压灭菌处理。早期识别和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延误治疗将显著增加死亡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神经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