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7/05 08:25
发布于 2025/07/05 08:25
水痘可能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潜伏期活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皮肤护理、隔离防护、疫苗接种、并发症管理等方式干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水痘的直接病原体。该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水疱液传播,感染后病毒在局部淋巴结复制,经血液播散至皮肤和内脏器官。典型表现为发热后出现向心性分布的红色斑丘疹,24小时内发展为水疱。临床常用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泛昔洛韦分散片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同时需配合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易感染水痘且症状较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者、白血病患儿等群体感染后可能出现出血性水痘或播散性感染。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密集脓疱等表现。除常规抗病毒治疗外,必要时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膦甲酸钠注射液。
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通过咳嗽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疱疹渗出液感染。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患者从出疹前1-2天至所有疱疹结痂期间均具传染性。接触者若未接种疫苗,在暴露后3-5天内接种水痘疫苗仍可提供保护。
妊娠期感染水痘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水痘综合征。孕妇在分娩前5天至产后2天发生水痘时,新生儿可能发生严重全身感染。表现为皮肤瘢痕、肢体发育不全、小头畸形等。孕晚期感染者需使用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
水痘痊愈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激活可引起带状疱疹。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群体多见,表现为沿神经走向的簇集性水疱伴剧烈疼痛。急性期可口服伐昔洛韦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神经痛,局部使用喷昔洛韦乳膏抗病毒。
水痘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使用温水沐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患病期间需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密切接触者应观察21天。接种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推荐1岁以上儿童及高危人群接种2剂次。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