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和麻腮风疫苗区别
发布于 2025/07/28 06:45
发布于 2025/07/28 06:45
麻风疫苗和麻腮风疫苗是两种不同的疫苗,主要区别在于针对的疾病种类和疫苗成分。麻风疫苗用于预防麻疹和风疹,麻腮风疫苗用于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两种疫苗均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需按程序接种。
麻风疫苗主要预防麻疹和风疹两种疾病。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及皮肤斑丘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低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麻腮风疫苗在预防麻疹和风疹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作用。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
麻风疫苗含有减毒的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麻腮风疫苗则含有减毒的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风疹病毒。两种疫苗中的病毒株均经过特殊处理,失去致病性但保留免疫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不引起疾病。疫苗中的病毒株培养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对鸡蛋过敏者接种前需告知
麻风疫苗的常规接种程序为8月龄接种第一剂。麻腮风疫苗的常规接种程序为18-24月龄接种第一剂,部分地区的免疫规划可能有所不同。两种疫苗的接种均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接种部位通常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接种后需在接种单位留观30分钟,观察是否出现急性过敏反应。
两种疫苗的接种禁忌相似,包括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免疫缺陷患者、正在发热或患急性疾病者应暂缓接种。妊娠期妇女禁止接种麻风疫苗和麻腮风疫苗,接种后3个月内应避免怀孕。有惊厥史、癫痫史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接种前需咨询接种免疫球蛋白者需间隔3个月以上再接种疫苗。
接种麻风疫苗后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少数出现低热、皮疹等反应。麻腮风疫苗接种后除局部反应外,还可能出现腮腺轻度肿胀,这些反应通常较轻微且可自行缓解。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极为罕见。接种后应多饮水,避免剧烈运动,出现高热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家长应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接种前应如实告知医生孩子的健康状况和过敏史。接种后注意观察孩子反应,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日常注意均衡营养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疫苗免疫效果。如对疫苗接种有任何疑问,可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预防接种门诊。
上一篇 : 小儿荨麻疹容易和哪些疾病相混淆
下一篇 : 七个月宝宝手指长倒刺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