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好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7/16 11:53

睡眠不好可能由心理压力、作息紊乱、环境干扰、躯体疾病、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作息、改善睡眠环境、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

1、心理压力

长期焦虑、抑郁或过度思虑会导致大脑皮层持续兴奋,影响褪黑素分泌周期。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建议通过正念冥想、倾诉减压等方式缓解情绪,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等中成药,或佐匹克隆片等西药辅助睡眠。

2、作息紊乱

熬夜、倒班或跨时区旅行会打乱生物钟,导致睡眠-觉醒周期失衡。常见症状为白天嗜睡、夜间清醒。需固定起床时间,避免午睡超过30分钟,逐步调整作息至规律状态。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片可短期辅助调节节律。

3、环境干扰

光线过强、噪音超标或寝具不适等会降低睡眠质量。表现为浅睡眠增多、频繁觉醒。应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室温控制在20-24℃,选择合适硬度的床垫。必要时可使用白噪音机器或遮光窗帘改善环境。

4、躯体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疼痛或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常伴睡眠障碍。可能伴随心悸、夜间憋醒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佩戴呼吸机,疼痛患者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等镇痛药物。

5、药物影响

部分降压药、抗抑郁药或含咖啡因药物可能干扰睡眠结构。表现为睡眠片段化、早醒。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如将利尿剂改为早晨服用,替换兴奋性抗抑郁药为米氮平片等镇静类制剂。

建立睡前1小时放松仪式,如温水泡脚或阅读纸质书籍,避免接触电子设备。晚餐不宜过饱,限制午后咖啡因摄入。适度日间运动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活动。若调整生活方式后仍持续失眠超过1个月,建议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评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心理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