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定义
发布于 2025/07/16 06:49
发布于 2025/07/16 06:4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维度障碍为特征的慢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感知觉异常、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及社会功能减退。其核心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通常伴随认知功能下降。
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以幻觉和妄想最为典型,患者可能出现幻听或被害妄想;阴性症状表现为情感淡漠、言语贫乏及意志减退;认知症状涉及注意力、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损害。部分患者会出现紧张症表现如木僵或刻板动作,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方可确诊。
该病发病与多巴胺系统功能亢进相关,神经影像学显示患者前额叶和颞叶存在结构异常。遗传因素占发病风险的80%,一级亲属患病概率较常人高10倍。环境诱因包括产期并发症、童年创伤、城市居住及移民等社会因素,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异常也可能参与发病过程。
依据ICD-11标准需满足两项核心症状中至少一项,且持续1个月以上。需排除物质滥用、躯体疾病及情感障碍所致精神症状。临床分型包括偏执型、瓦解型、紧张型等,目前DSM-5已取消分型强调症状维度评估。
以抗精神病药物为基础治疗,第二代药物如奥氮平片、利培酮片可改善阳性症状。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干预,康复训练针对社会功能恢复。难治性病例可考虑氯氮平片或电抽搐治疗,维持期治疗需持续2-5年预防复发。
约20%患者可实现临床痊愈,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复发预防需坚持用药和应激管理,社区支持体系对功能康复至关重要。代谢综合征是长期用药主要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血糖血脂。患者平均寿命较常人缩短10-20年,自杀是主要死亡风险。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酒精和兴奋剂摄入。家属需学习疾病知识参与康复计划,建立低应激家庭环境。社区可提供职业康复训练帮助社会功能重建,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识别复发先兆如睡眠障碍或猜疑加重,及时就医可减少功能损害。
上一篇 : 精神病和抑郁症有区别吗
下一篇 : 轻度抑郁症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