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睾丸鞘膜积液是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7/11 10:15
发布于 2025/07/11 10:15
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可能由鞘状突未闭合、感染、外伤、肿瘤、淋巴回流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观察随访、穿刺抽液、鞘膜翻转术、鞘膜切除术、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
胎儿时期鞘状突未完全闭合是原发性鞘膜积液最常见原因。腹腔液体经未闭合的鞘状突流入阴囊形成积液,表现为阴囊无痛性肿大,透光试验阳性。1岁以内患儿可暂观察,部分可自行吸收闭合。若2岁后未愈需考虑鞘膜翻转术。
附睾炎、睾丸炎等生殖系统感染可能导致反应性鞘膜积液。患儿除阴囊肿胀外,常伴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液严重时可配合穿刺引流。
阴囊部位撞击伤或医源性损伤可引发鞘膜腔渗出增加。外伤性积液多突然出现,可能伴有阴囊皮肤瘀斑。急性期需冷敷并卧床休息,若血性积液持续存在需穿刺减压,必要时行鞘膜探查术。
睾丸肿瘤或腹膜后肿瘤压迫淋巴管可能导致继发性鞘膜积液。此类积液增长迅速且不易消退,超声检查可见实性占位。需手术切除肿瘤并行病理检查,恶性者需配合放化疗。
丝虫病、先天性淋巴管畸形等疾病可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表现为乳糜样积液,穿刺液呈乳白色。需治疗原发病,顽固性病例可行鞘膜切除加淋巴管结扎术,术后需穿戴阴囊托带。
家长发现患儿阴囊持续肿大时应避免局部挤压热敷,保持会阴清洁干燥。哺乳期母亲需注意营养均衡,幼儿期避免剧烈蹦跳活动。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液量变化,术后1个月内禁止骑跨类运动,若出现发热、切口渗液等异常需及时返院检查。日常选择宽松棉质内裤,洗澡时注意观察双侧睾丸是否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