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是如何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7/11 08:00
发布于 2025/07/11 08:00
尿道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尿道损伤、化学刺激、性传播疾病、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尿道炎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细菌感染是尿道炎最常见的原因,致病菌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尿道引发炎症。大肠埃希菌占多数,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患者可能出现尿道分泌物增多、排尿灼热感。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同时需保持会阴清洁。
导尿操作、尿道器械检查或性行为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机械性损伤,破坏局部防御屏障。损伤后易继发感染,表现为排尿时刀割样疼痛伴血尿。轻度损伤可通过多饮水冲刷尿道,严重者需使用环丙沙星片预防感染,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保护尿道。
接触洗剂、避孕套润滑剂等化学物质可能引发过敏性尿道炎。女性因尿道短更易受影响,症状包括尿道口红肿、瘙痒而无明显分泌物。需立即停用致敏产品,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日常应选择无添加剂的个人护理用品。
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尿道炎属于性传播疾病。淋球菌性尿道炎常见黄色脓性分泌物,衣原体感染分泌物较稀薄。确诊需实验室检查,治疗选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片,性伴侣需同步治疗。安全性行为是重要预防措施。
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滞留易滋生细菌。此类患者常有排尿费力、尿线变细等原发病症状。除抗感染治疗外,需解决基础疾病,如尿道扩张术或服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长期随访可降低复发概率。
预防尿道炎需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避免憋尿。女性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性交后及时排尿。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少穿紧身裤。出现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潜在疾病,必要时进行尿培养指导精准用药。
上一篇 : 输尿管末端结石症状
下一篇 : 尿道炎的症状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