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疫苗不良反应

发布于 2025/07/09 08:07

手足口病疫苗的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主要包括局部红肿、发热、食欲减退等。手足口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接种后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后,部分儿童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或硬结,这些局部反应通常在1-3天内自行消退。发热是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体温多在38℃以下,持续1-2天可自行缓解。少数儿童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等全身反应,这些症状一般较轻微且短暂。

极少数情况下,儿童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表现为面部肿胀、呼吸困难、全身皮疹等症状。若出现这些严重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就医处理。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接种后72小时内,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接种后的身体状况。

接种疫苗后建议让儿童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不要搔抓或热敷。若出现发热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家长应记录儿童接种后的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向接种单位报告并就医咨询。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儿内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