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发布于 2025/07/09 06:12
发布于 2025/07/09 06:12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然消退。
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有限,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蓄积。胎儿期红细胞寿命较短,出生后大量红细胞破坏,产生较多胆红素。新生儿肠道菌群未建立,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
黄疸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向下蔓延至躯干和四肢。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通常在85-205μmol/L之间,每日上升幅度小于85μmol/L。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呕吐、嗜睡等异常表现。
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不超过220.6μmol/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黄疸出现时间符合生理性规律,临床表现符合生理性特征。需排除病理性黄疸,如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等。
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每日8-12次,配方奶喂养按需喂养。注意观察黄疸变化情况,记录黄疸出现时间、范围和程度。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伤。
足月儿黄疸多在7-10天消退,早产儿可能延长至2-4周。消退顺序与出现顺序相反,最后消退的是面部。消退期间黄疸程度逐渐减轻,不会反复加重。如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情况,注意对比前一天变化。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但避免阳光直射。按医嘱定期随访,监测胆红素水平。如发现黄疸出现时间过早、程度过重、进展过快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坚持科学喂养,避免使用偏方或自行用药。
上一篇 : 14个月宝宝这两天不吃饭拉肚子怎么办
下一篇 : 一岁宝宝发烧39度怎么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