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hiv怎么办
发布于 2025/07/25 14:50
发布于 2025/07/25 14:50
感染HIV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心理支持、预防机会性感染、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干预。HIV感染通常由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原因引起,病毒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CD4+T淋巴细胞减少。
HIV感染者需立即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拉米夫定片、多替拉韦钠片、齐多夫定胶囊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抗病毒治疗需终身维持,定期复查病毒载量和CD4细胞计数评估疗效。
感染者每3-6个月需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和病毒载量检测,监测疾病进展。同时要筛查结核病、肝炎等共感染疾病。出现持续发热、体重下降等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等机会性感染。
HIV诊断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加入感染者互助小组。保持与家人朋友的沟通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部分城市设有艾滋病关爱组织,能提供法律咨询和社会支持服务。
由于免疫力低下,需特别注意预防肺炎、结核等机会性感染。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避免生食、未消毒乳制品,防止食源性感染。外出佩戴口罩,减少呼吸道病原体暴露风险。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饮食需均衡营养,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严格避免无保护性行为,防止病毒传播。戒烟限酒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
HIV感染者应建立规范的随访管理计划,按时服药和复查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营养支持方面可适量增加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补充复合维生素。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心理调适同样重要,可通过正念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新发症状,须及时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上一篇 : 痔疮流血能洗澡吗
下一篇 : 鼻子上的粉刺黑头怎么去除